北京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2℃。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70%降雨量在7—9月,并多为暴雨。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晴朗寒冷。
北京的气候近两三千年以来,处于温凉偏干时期,温度明显低于全新世温暖期。秦汉至隋唐时稍有上升,但以后又偏于下降。辽、金时进入较冷的“小冰期” , 除元代略有回升外, 清代初期最冷。年降水量约在630毫米以内,且多集中在一年的七、八月间。一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造成丰水年的洪涝灾害和枯水年的旱灾,以后又加上地表原始植被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使得水旱灾害及以永定河为主的河流改道频繁,成为北京地区古代都邑发展的重大阻碍。历代对以㶟水( 即永定河) 为主的河流屡加治理,但收效甚微。
动植物的生态能够灵敏地反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规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北京四季的物候是:春季野草发青、冬小麦返青,时日平均气温上升到3—6℃;牡丹花开、柳絮飞扬、榆钱散落,已届暮春,日均温已升到20%左右。从野草发青到柳絮飞扬,大致从3月3日至5月8日,两月有余。洋槐花盛开、小麦抽穗,是北京夏季,日均温上升至20~23℃。而蟋蟀始鸣、芦苇扬花、春玉米和谷子成熟,则是夏季告尽的物候,日均温由高峰26cC回降至21℃,早晚已有凉意。夏季大致从5月上旬至9月初,历时三个多月。棉花吐絮,板栗成熟,是北京秋季开始的生态标志,日均温回降至18℃。待初霜已见,洋槐、桑树之叶变黄,大雁南飞、蟋蟀止鸣时,标志着秋季已告终了。从9月初至10月下旬,秋季仅50天上下。日均温继续下降至6℃,夜间已有薄冰出现,冬季到来。从10月下旬至翌年3月初,长冬达四个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