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辽金建都后,历经元、明、清几百年间,除兴建过规模宏大的帝王宫苑外,也营建了许多私家宅园。
辽代比较突出的是寺庙园林,金代则形成了一个皇家园林的高峰,私家造园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寥寥不多。元代,士大夫园林较为突出,尤其在江南广大地区,那些市僧、地主、士大夫的园林兴起如雨后春笋。大都城也受其影响,大都城私宅园林的主人大多是在朝的官僚学者,形成了形式活泼,趋向自然,自由气质浓厚的士大夫私家园林的兴起。
明代是北京地区私家园林的大发展时期,宅园之盛,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北京为明、清两代帝都之地,经济上通过大运河漕运物资依赖于南方。北京又是贵戚、官僚云集之地,不仅有一大批王公贵族和供职中央政府的官僚,外官卸任后亦多有定居北京的。他们社会地位较高,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势力,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亦相应地以官僚、贵戚、文人的园林为主流,园林的内容有的保持着士流园林的传统特色,有的则更多地著以显宦、贵族的华靡色彩,其性质与苏州、扬州有所不同。造园叠山一般都使用北京附近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前者偏于圆润,后者偏于刚健,但都具有北方的沉雄意味。建筑物由于气候寒冷而封闭多于空透,形象凝重。所有这些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北京园林之不同于江南的地方风格特色。
清代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这时期北京私家营园之多,比之明代和清初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散在北京内外城的宅园兴建于这个时期并且备—定规模的,据有关文献的记载估计约为一百五十处以上。在北京城外西北郊海淀一带,泉源清流,土壤丰嘉,又有西山远景,自康熙以来逐渐形成皇家园林的特区。由于皇帝园居成为惯例,因而在这一带集中了许多皇室成员和元老重臣的赐园。民国时期,私人宅园和私人山庄别墅不断增加,城内外新建的宅园、山庄别墅有一百多处,新园主有贵族王孙、遗老遗少、军阀政客、巨商买办,也有文人学者和知名人氏。北京园林在这时期虽没有发展,却保留了原有基础,其私家宅园继承了传统风格并受西洋文化熏陶,而呈现出城市宅园的多样化,这些宅园有的造园艺术水平很高,它是积淀的自由形式,没有千篇一律的造型,成为北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