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别苑
寺庙园林

佛教早在东汉时已从印度传入中国,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经过东晋、北魏、南朝后宗教形式更为完备。作为宗教的建筑佛寺、道观大量出现,寺观园林也开始兴起。这些佛寺、道观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逐渐发展到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北魏时,幽州是佛教聚兴地区之—。幽州蓟城三面环山,清泉纷涌,山林清幽,因此蓟城附近之地多有寺庙园林。

幽州地区普遍建造寺院,是从唐初开始的。佛教和道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达到了普遍兴盛的局面,佛寺、道观遍布全国。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

辽朝时期,燕京共修建佛寺可考者达46所,其中新建佛寺有悟空寺、仰山寺、传法院、真如寺、法宝寺、晋国公主寺、圣寿寺、万沸兴化院、三觉寺、义井精舍、石槽寺、大昊天寺、广济院、竹林寺、灵泉禅院、报先寺、清水院、弘法寺、三学寺、圆通寺、海云寺、永安寺、报国寺、净土寺、清胜寺、清凉寺、隆兴寺、净垢寺、永泰寺、荐福寺”、廷庆禅院、昭觉禅寺、朝阳寺、胜泉寺等34所,寺院修建的数量仅次于唐朝。

金取代辽后,女真族继承了辽代社会盛行的佛教信仰,成为金朝社会最有势力的宗教信仰之一。金代统治者崇信佛教,佛教发展繁荣同时也处于统治需要在发展中加以限制。 金代中都的佛寺宫观园林,除了继承辽代的寺院并加以修建、扩建外,又新建了许多。

经元朝皇帝、皇后、贵族等不断建新寺,大都地区佛寺林立。至明代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北京逐渐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寺庙园林冠辽、金。北京城外寺庙以西山为最,明代在西山、香山、瓮山和四湖一带大量兴建佛寺,对西北郊的风景进行了历来规模最大的—次开发。从潭柘山腰的嘉福寺到西山脚下寿安山南麓的寿安禅林,迤逶数十里,庙宇数百处, 当时流传着“西山三百寺,十日遍经行”的说法。

清代自顺治帝定鼎关内,历康、雍、乾三朝国力日益强盛,佛教发展日渐兴盛,寺庙园林也随之发展。康熙即位后,广建佛刹,重修梵宇,北京地区佛教寺庙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亘古极今,皆无可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