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阳门
朝阳门(清末)-页面提取自-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东京帝室博物馆编.伊东忠太解说.小川一真摄影.1906年版-2
【历史沿革】 朝阳门在元代称之为“齐化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沿用,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正统四年竣工。明代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各代均曾修葺。清代沿明旧制,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规定,镶白旗军民居朝阳门内。清雍正七年(1729年)修朝阳门石道40里直抵通州。乾隆时曾加修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8月14日上午,日军攻击东直门、朝阳门,遭到守城清军的顽强抵抗,朝阳门遭日军炮击,损坏严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朝阳门最先被攻破,朝阳门系列建筑也遭到炮轰。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的过程中,朝阳门的瓮城被拆除。铁路从中部贯穿通过,朝阳门的瓮城几乎全部被拆毁,设有月台的火车站占据了往日由瓮城高墙庇护的场地,箭楼门洞也已失存。1956年,朝阳门因年久失修,城楼被拆除1958年,箭楼拆除。
【建筑结构】 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城楼形制为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灰色筒瓦,绿色琉璃瓦剪边,城楼面阔五间(31.35米),进深三间(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位于东垣,形制略与宣武门同,面阔七间(32.5米),进深三间(25米)。瓮城呈正方形,瓮城北垣设城门。
朝阳门(清末)扫描-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 (6)
【奇货门与“无神道”】 朝阳门是由元大都的齐化门改称的,因此,有的老百姓仍叫它齐化门,口语讹传为奇货门,说是外域的奇珍异宝由运河运来后一定要进此门。另外,朝阳门还留下了一段“无神道”的俗语。说的是北京内城9门都建有小神庙,其中正阳门两个,其余八门各建一个,共10庙。10庙之中,唯独朝阳门关帝庙里只有神牌而无神像。于是北京便有“九门十个庙,一庙无神道”的俗称。
1911年辛亥革命,李汉杰举事时,敢死队员曾占领安定门。
【朝阳门接纳运河上的南来北往】 由元至清,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齐化门(朝阳门)一带是经济繁盛之地。北京城中,除“前三门”外,就以朝阳门关厢最为热闹。朝阳门关厢的热闹主要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早在隋朝就已开通的这条大运河,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连接北京与南方各省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而朝阳门,正是离大运河北端重要码头??通州码头最近的一个城门。通州码头在朝阳门正东40里,那时离京南去的官员客商,或是由南人京朝觐、经商的官员与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因此,朝阳门下往来客商川流不息,一片车水马龙之景,各行各业的商人看到这巨大的商机,都争相在朝阳门关厢开设店铺。更为重要的,这里是漕运粮食的必经之门,经大运河运达北京的南方粮米,在东便门或通州装车,通过朝阳门进城,储存在城内的各大粮仓中。
【朝阳谷穗】 朝阳门为京城重要的运粮进京之门,门内多粮仓,如禄米仓、南门仓、北门仓、新太仓等,这些粮仓的名字至今仍存在着。故在朝阳门“瓮城”门洞内的左侧墙上,镌刻有谷穗一束,象征此门为进京粮道。
旧俗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每当此节前后,经朝阳门的往来粮车络绎不绝。因居住京师的居民不事耕种,储存粮食不多,日常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物品多靠市面交易。正月正是家中粮仓空虚之时,需购置较多的粮食,名曰填仓,以供日后食用。所以每年正月,进城的运粮车最多。清《竹枝词》曰:“蟠桃宫里看烧香,顽耍沿河日更长,童冠归来天尚早,大通桥上望嘈粮”,描述的即是此地风光。
扫描-旧京大观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