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辽金建都,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城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的城门在历史辉煌的建筑文化业绩中占据了厚重的一页。北京城俗称“四九城”,原是皇城四个城门、内城九个城门的总称,久而久之,就被人们引申为整个北京了。元朝奠都北京,“始定鼎于(金)中都之北三里,筑城围六十里”,称大都,开城门十一:正南曰丽正,左曰文明,右曰顺承,正东曰崇仁,东之南曰齐化,东之北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南曰平则,西之北曰肃清,北之西曰健德,北之东曰安贞。
进入明代,北京城又先后有过四次大规模的修筑,参照南京城池宫殿规制而营建,在城门建置上将元代十一门改为九门,“正南曰丽正,正统初改曰正阳;南之左曰文明,后曰崇文;南之右曰顺城,后曰宣武;东之南曰齐化,后曰朝阳;东之北曰东直;西之南曰平则,后曰阜成;西之北曰彰仪,后曰西直;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明代嘉靖年间,修筑外城,有内外城之称,形成了北京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格局,保存至今。清代虽然是江山易主,但也是清承明制,在都城建制的格局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动,只是城门的名称略有变化,形成“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门格局。
北京内城城门“内九”,指的是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外城七座城门则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和西便门。“皇城四门”是指:承天门(后改称天安门)、北安门(后改称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北京除了“内九外七皇城四”这二十个城门外,还有位于北京都城正中的宫城城门,包括:端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太和门、乾清门、景运门和隆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