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安门
天安门(清末)/ 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东京帝室博物馆编.伊东忠太解说.小川一真摄影.1906年版-4
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面临长安街,是明、清两朝紫禁城的正门。明代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代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天安门城楼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
【历史沿革】天安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五孔木牌坊,牌坊正中悬挂的匾额上,书写着“承天之门”四个字,意思就是“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因此称为“承天门”。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被烧毁;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对其进行了修复,建九开间门楼。明末清初时毁于战乱兵火当中。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承天门,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并更名为“天安门”。天安门既包含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天安门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行过一次大的重修。清末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入,天安门也遭到了蹂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此后,天安门城楼上长满蒿草,荒凉破败下来。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2年政府对天安门进行修缮,在城楼西边的大梁上取出3颗带有英文字母的炮弹。1970年对天安门进行了重建,基本保持了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的形制。在皇城诸门中,目前仅天安门得以完整保存。
【建筑结构】天安门的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应《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之意。正面有三十六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搂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六十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仙人、龙、凤、鱼、獬、狃、麒麟、狮子、海马、天马十个吻兽,表示每天有十龙守殿,叫做“五脊封十龙”。
天安门的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95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面以24公斤重的大城砖砌起实心城台,高12.3米。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下面五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主席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设计者蒯祥】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他被时人誉为“蒯鲁班”。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准备将都城从金陵(今南京)北迁的明成祖朱棣,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天安门前身)。
蒯祥是典型的子承父业。其父蒯富因技艺高超,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后来蒯祥也出任此职,并官拜工部左侍郎。皇城的中门,根据明南京城的名称改称承天门(今天安门),承天门内仿照南京城布局建造端门。当时形制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五间式的五座木牌楼,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
【天安门的“秘密翻建”工程】1966年4月邢台地震发生地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天安门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草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等构件进行了拉结,并增加了铁箍。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这次天安门城楼重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修天安门规模最大、较彻底的一次。
天安门“秘密翻建”工程历时112天。其中,搭建巨大“天棚”耗时8天,天安门全部拆除用了7天。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参与,施工高峰时达2700多人,整个现场施工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举世罕见。
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所有的木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处理,铁质构件均镀锌防锈,增添了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这是因为设计人员和工人师傅们在施工中吸取了明朝的建筑手法,增大了斗拱部分尺寸,并调整了屋顶的举架增加了屋面坡度使之上翘。
【重大事件】天安门是明、清两代是皇帝颁发州令之地。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或皇帝的父母进宫,都启用天安门,而且只能出入喜事,绝对禁止出入丧事。。平时皇帝是不走天安门的,只有每年在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旌,以求马到成功。凯旋归来,则从天安门中门入城,以示社稷安宁。天安门是“金凤颁诏”的场所,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时,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昭告天下。天安门也是“金殿传胪”的场所。每逢殿试后的两天,皇帝召见新中进士、传呼新中进士们的姓名,这叫“传胪”。考中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插上金花,身披红绸,骑马游街,以谢皇恩。
天安门虽然曾是帝王们展示权力的舞台,但是它也是爱国民主运动的发生地。它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以及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的见证者。1950年6月,国徽中使用了天安门,它成为新中国的象征性标志,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涂抹不掉的精神图腾。
【主要景观】金水桥是天安门前金水河上的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专为皇帝而设,称“御路桥”;御路桥两旁有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为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门前。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石狮系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石狮后面两边设有红色观礼台,台前东西各筑花坛。华表上满刻着盘龙与云朵,巨柱顶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此兽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们把前华表上两只背北面南的石兽称为“望君归”,后华表上两只背南面北的石兽称为“望君出”。
天安门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天安门广场最早呈倒“凸”字形,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称“中华门”;当时的广场是一块禁地,普通老百姓绝不允许涉足,即使探头张望也会犯下“私窥宫门”的大罪。因此那时人们要从东城去西城只能绕到大明门以南或地安门以北。就是官员等到了门前也必须下马步行,可见广场之神圣。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1958年4月22日建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
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的最高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77年5月24日落成,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主体呈正方形,外有四十四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在这里,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并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纪念室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献、实物,展现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伟绩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办公的地方,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人民团体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建成,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门迎面有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人民大会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只是门厅不设座位)。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国家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文物征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国家博物馆1959年修建完工,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有着独特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等作用。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表现出了环保和节能的理念。
天安门 / 旧京大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