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09:07:02 摘自:《中国曲艺志》
唱功
唱曲的技巧及功力。重点体现在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北京琴书、梅花大鼓、铁片大鼓、奉调大鼓等以唱为主要艺术手段的曲种中,演员通过优美动人的演唱叙述故事、抒发感情。
北京曲艺的唱功,是在继承我国北方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于表现北京语言的独有特色和音韵美发展而成,并在长期的艺术演变中,总结、积累了一系列丰富的经验。
1.按字行腔
北京曲艺唱功的总体要求。北京曲艺的演唱,依据叙事抒情的特殊需要,强调声乐技巧口语化,即唱里夹说的音乐风格。它非通常一般概念下的歌唱,而是一种带有浓郁宣叙色彩的近于说话般的演唱。北京曲艺界素有“唱着说,说着唱”的艺术要求,明确提出,一切行腔、润腔都必须严格依照唱词中字音的语言规范进行,使乐音和语言的音调结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用演员的话说,叫作“按字行腔,曲随词走,字正腔圆”,“字音要先行,腔调慢慢跟”。正确地吐字、发音、归韵,遂成为唱腔圆润与否的先决条件。正是由于这一艺术原则的指导,发端河北的木板大鼓、五音大鼓,进京后因改用北京语音演唱,遂演变成为具有京韵京腔的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西河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外来曲种,因流入北京后自然地向北京语言靠拢,其吐字运腔逐渐适应北京语言地要求,也形成了新的具有北京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2.气力、气口
北京的曲艺演唱家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掌握、使用正确的呼吸、运气方法,乃是曲艺演员展示唱功魅力的先决条件。演员凭借歌喉表叙一段完整的故事,抒发各种复杂的情感,嗓子须具有高音、低音、真声、假声、大嗓、小嗓等多种表现能力。因此,必得依赖“气沉丹田、上下贯通”的呼吸方法。舞台实践表明,造诣高深的演唱家,正是首先做到了气息控制得心应手,所以能精巧细致、随心所欲地调动声音,唱到高音处不吃力,唱到低音处不混浊,刚柔相济,强弱得宜。这方面.北京的曲艺艺人有着气力要“足”、气口要“准”、换气要“隐”、偷气要“巧”的要求与讲究。
3.以情带声
北京曲艺唱功的总体要求。北京曲艺界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如此,演唱者一方面掌握着能以表现多种情感和意蕴的唱腔、唱法,具有灵巧地变换音乐的力度、节奏、色彩、韵味等声乐技巧,如“哦Jb”(单字收腔)、“擞儿”(双字收腔)等润腔方法,另一方面还须具备对作品内容正确理解、对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对各种复杂情感深刻体验的能力,并给以真实、恰切的反映。以情感带声音,以声音传情感,力求声情并茂,是为北京曲艺唱曲艺术最为重要的唱功技巧。
4.吐字
吐字是否准确、清晰,成为演唱成败的关键。素有艺谚告诫:“一字不清,如钝刀杀人。”要求演唱者必须正确运用唇、齿、鼻、舌、喉等发音部位.按字头、字腹、字尾及阴、阳、上、去四声的规范说准唱清节目中的每一个字,做到四声标准、尖团分明。北京曲艺演唱家针对北京字音的四个声调,总结出一套理想的演唱方法,即:“阴平平直莫低昂,阳平清爽高而扬,上声声浪强中取.去声立坠远且放。”单弦演员谭凤元曾用自编的一段《四声赞》岔曲。细致地阐明了字的声与韵在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和具体掌握方法:“声分低昂.字有阴阳,四声讲透才能够歌喉嘹亮。首先是阴平平直,不低也不扬;阳平声高韵清爽;上声迂回要加强;那去声,声要下坠,悠扬远放。这才显示了单弦、大鼓,意味深长。”又有一句艺谚总结道:“按字行腔八角鼓,不飘不倒讲四声。”飘,指字念得轻飘飘软弱无力;倒,指字念得颠倒了声调。演唱者普遍认为,吐出的字既要沉重扎实,又要轻松自如,沉而不浊。轻而不飘,才是最佳境界。针对咬字的功夫和技巧,有人曾形象化地比喻道:咬字之道如猛虎叼崽过涧,力量须不大不小才行。口力过小.虎子则脱口坠涧;口力过大,虎子又会被咬死。
5.崩、打、粘、寸、断
鼓曲演唱中唱字的技巧。崩.为加重唇的力量,将字崩出使之短促、响亮;打,为将舌尖音的字打响;粘。为将韵调较窄的字徐徐地扩展开,而后送出去;寸,为唱叠句、排句时,中间稍作停顿,且要寸着劲力使字字相连而音断意不断;断,为将易混搅成一团的两个字唱得分开,个个分明。五种唱字方法,可供演唱者根据唱词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6.迟、疾、顿、垛
京韵大鼓等曲种的唱功技巧。有艺谚解释道:“疾是快,迟是慢,垛起板眼唱连贯,顿住的词句如切断。”
7.掏、闪、腾、挪
京韵大鼓的唱功技巧。因京韵大鼓板眼灵活、节奏多变,遂有掏(连续的切分节奏)、闪(后半拍起唱)、腾(小节线前后有明显的强弱变化)、挪(将强拍的字挪到弱拍上唱)等几种唱法。演员们特别重视板眼的作用。素有“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老师傅”的说法。他们尤其强调“心板”的统领地位,要求自己能以做到有板时若无板,无板时却有板。握准尺寸,灵活操纵,唱词拱嘴,顺口而流。
8.五音六法
单弦牌子盐的唱功技巧。针对单弦牌子曲的唱功,有所谓“五音”与“六法”的要求。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强调务必把曲音、曲调唱准,不谎音、不凉调,将吐字发声、表情达意与音调准确统一在一起。六法,即吞、吐、开、闭、顿、挫,是为唱字行腔的技巧。吞,谓把字唱出口后,于一定的时候再把字收回来,吞咽在口腔里。吐,与吞相反,要一直把字音放出去,似有物从口中唾出,如《春至河开》里“土内埋”三字,唱第一字即要用吞,后二字则要用吐。开,指把口腔全部打开,俗称“提起后槽牙”,如此才能把字完整地送出,增强共鸣,唱得开放、响亮,如唱“大”、“瓜”等字,即需此法。闭,谓唱字之前先把气流蓄在口腔之内.暂把口闭住,而后于发音的同时把气爆冲出去,如唱“皮”、“闭”等齐口呼、撮口呼的字。即可采用这一方法。顿,指两个字之间一种短暂的停顿,目的是避免把字音唱得连在一处,造成原意转变,如“西安”二字易粘连作“先”。“银安殿”三字易粘连作“烟店”,字与字之间稍稍一顿,遂无此虞。挫,是为适当延长某字字音,以使观众得以听真。
9.半说半唱、似说似唱
单弦牌子曲见于歌场的百多个曲牌,常用者有五六十个,分旋律性较强与半说半唱的两种。不少曲牌多半句为散说,仅句尾的三四个字有旋律,如[靠山调]、[云苏调]等;而[太平年]、[南城调]、[怯快书]一类,在实际运用中也多是半说半唱,很少满宫满调大放歌喉,由是,遂形成了单弦牌子曲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半说半唱、似说似唱的演唱风格。演唱中说与唱的衔接至关重要。说,为韵诵的说,与唱保持同一调门,要具有明朗的节奏,掌握好轻重疾徐、抑扬吞吐的语气、尺寸与口风;唱,要注重与说在韵律、节奏上的转换过渡,讲究接口行韵自然,不留说与唱截然分界的痕迹,其说似唱,其唱又似说,有板有眼,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