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演出场所

2018-09-19 10:27:29 摘自:《中国曲艺志》

新世界游艺场

综合游艺场所。建于民国三年(1914)。位于永安路北侧香厂路西口路北。由陈光远出资仿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创建。

建筑为环形四层楼,后楼顶东侧又加盖一船形楼层。每日午后四时至晚十时营业。门口售票,票价为铜子三十大枚。购票入园,可任意观赏游览,不再收费。其内设有电影院、戏园、庄、百货店、照相馆等。一楼西北隅与三楼为专演曲艺和杂技的杂耍园子,上演的节目有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李德铴、焦德海、刘德智、高玉峰、谢芮芝的相声,德寿山、荣剑尘的单弦牌子曲,双厚坪的评书.谢大玉的山东大鼓等。

场内还辟有一处坤书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楼东半部,新世界游艺场从此倒闭。

新世界游艺场

新世界游艺场


城南游艺园

综合游艺场所。建于民国七年(1918)。位于东经路西侧现友谊医院处。国会议员、江西人彭秀康集资兴建。该园坐南朝北,占地约二十亩,西式门楼,内有较大面积的露天场地和莲花池潭,设有电影院、戏园、杂耍园、台球房、旱冰场及多种食品摊点,门票为大洋两角。购票入园可任意观看各种演出,不再收费。杂耍园设在场西南,经常在此演出的曲艺演员有京韵大鼓演员张筱轩、白凤鸣、单弦牌子曲演员群信臣、常澍田,铁片大鼓演员苏小舫,相声演员焦德海、刘德智、周德山、李德铴、华子元,山东大鼓演员谢大玉、杜利顺,拆唱八角鼓演员杜贞福、果万林,联珠快书演员葛恒泉、常旭久,双簧演员徐维亭,滑稽大鼓演员崔子明、叶德霖等。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El军进入北京,日伪当局强占该园场地建立了屠宰场。民国二十七年(1938),城南游艺园因此倒闭。


新罗天游艺场

综合游艺场所。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位于前门外廊房头条劝业场内。主人为李品三。

游艺场内有大小各类演出场所五六处,其中曲艺演出场所两处:四楼大厅,多由京韵大鼓演员刘宝全领先演出,一般为晚场及星期日日场的大轴,其余日场大轴为白凤鸣的京韵大鼓,另有郭筱霞的梅花大鼓等形式。不久,曲艺演出挪至三楼东侧(西侧为杂技),经理为万子和,后台管事为于少章。设一二尺高、面积十几平方米的小舞台,观众席皆为藤椅,可容一百余人。票价一角。经常上演的节目有:张寿臣与侯一尘、高德明与绪德贵、高玉峰与金小山的相声,王秀卿、曹宝禄的单弦牌子曲,白凤鸣、小黑姑娘的京韵大鼓,金万昌的梅花大鼓,孙茂之、金子良的拆唱八角鼓等。其时,也有评书与之轮换演出,上演者有陶湘九(说《三侠剑》)、王僳魁(说《包公案》)、袁傈英(说《旎公案》)、赵英颇(说《聊斋》)、连阔如(说《东汉》)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该游艺场停业。


大众游艺社

曲艺演出场所。1949年10月17日由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北京市文委、北京市教育局第二人民教育馆、北京曲艺公会共同议定建立。位于前门箭楼上。连阔如任社长,曹宝禄任副社长。全国华为前台主任。

场子可坐二百余人。前排座旧币二百元,后排座一百五十元,观众只需要买门票,场内供应茶水不单收费。每日演出两场,即下午二点与晚上七点。演员们满怀翻身解放的喜悦,一致把该处当作“唱新词、树立新作风”的阵地,其确立的新作风有:摈弃明星制;演员衣着要朴素,演唱新词要认真;去掉旧日前台一切陋习;民主评定演员待遇等。

在此处上演过的新曲目有于韵芳唱的京韵大鼓《解放军横过小西天》,新岚云唱的京韵大鼓《三勇士推船渡江》,关学曾唱的北京琴书《考神婆》。魏喜奎唱的奉调大鼓《李大成救火》,魏长林唱的铁片大鼓《双改行》,李兴海唱的铁片大鼓《大生产》,曹宝禄唱的单弦牌子曲《新五圣朝天》,顾荣甫、尹福来唱的拆唱八角鼓《百鸟朝凤》等。

1952年该场所歇业。


哈尔飞戏院

位于西单旧刑部街东口内路北(现西单十字路口西北处)。原为奉天会馆戏楼,民国十九年(1930)由郝锦川出资改建,取英文名HAIPY,原取义福利欢乐的意思,执行人将英文HAPPY误拼作HAIPY,人们遂约定俗成依音称其为“哈尔飞”。开始只演京剧,民国二十七年(1938)秋由郑瑞阶组织什样杂耍儿在此演出,又名为“瑞园”,后台老板为王贞禄、桑振魁。经常出演的有张杰尧、高德明、单弦牌子曲,傅士亭、王佩臣的铁片大鼓,顾荣甫、尹福来的拆唱八角鼓,翟青山的单琴大鼓,白凤鸣、骆玉笙、林红玉、方红宝、联幼茹、李兰芳、于兰凤的京韵大鼓。姚俊英的河南坠子,郭筱霞的梅花大鼓,杜贞福、果万林的双簧,“架冬瓜”的滑稽大鼓等。天热时.则开辟剧场东侧的空地作露天演出。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大光明影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长安街展宽,此处改建后称西单剧场,1960年北京市曲艺团与西单剧场场团合一管理,该场所遂成为北京曲剧和曲艺的专用剧场。

哈尔飞戏院

哈尔飞戏院


前门小剧场

曲艺剧场。建于1053年,地址在前门外大大栅栏西口内路北,开业时叫前门曲艺厅,后改为前门小剧场。其前身是建于清光绪初年的广德楼,为不久最古老的戏院之一,喜连成和双庆社等京剧班社曾长期在此演唱,后因剧场年久失修一度停演。

1953年,北京市文化局筹资翻建。剧场呈四方形,舞台坐东朝西,场内能容观众四百余人,演员不用扩音器后排观众都能听清。初建时剧场和剧团实行场团合一,北京市曲艺团团址就设在剧场内,白天利用剧场排练,晚上演出。剧场经理由团长曹宝禄担任,售票、收票、卫生等一切工作都由演员负责。

1959年北京市曲艺团转为国营文艺团体后,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调李凤岐任剧场经理,行政仍由剧团领导,经济实行场团分立。

前门小剧场自开业之时起,始终以演出曲艺为主,是北京市重要的曲艺演出场所。

1985年前门小剧场局部修建后改名为北京曲艺厅,胡絮青为曲艺厅书写了匾额。

改建后的曲艺厅,兼演电影、录像,曲艺厅大门入口处有商业经营点。

前门小剧场

前门小剧场门票


返回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