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建立。为加强对北方的统治,周武王先后“封黄帝之后于蓟”(今广安门一带);“封召公于北燕”(今房山区董家林村)。春秋时期,蓟弱燕盛,蓟被燕所灭。因蓟城处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是中原与塞上往来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明显优于燕城,所以燕将都城迁移到蓟城。蓟城是北京市的源头,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设郡县,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蓟城又成为郡的治所。经西汉、东汉,计四百余年,燕地蓟城虽然有时为封国都邑,有时为州郡治所,但一直是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北方政治、军事重镇,以及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汇合要津。此后,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蓟城作为幽州治所,度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也经历了隋唐以来的社会繁荣和衰败。当时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矛盾和融合,日益增强了幽州蓟城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扩大了它的影响。自魏晋至隋唐五代的七百多年当中,幽州蓟城曾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慕容携的前燕)和叛乱、割据势力(史思明的大燕、刘守光的大燕)先后三度立为都邑。虽然总计不过十多年时间,但从这个城市的政治功能和作用考察,幽州蓟城实际上己经出现独自影响、左右中国北部,乃至于钳制中原的因素。
契丹兴起于今日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附近的山区,占据燕云十六州后,改国号为辽,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公元936年契丹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为辽朝五京之一。南京作为契丹政权向中原地区扩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契丹人吸取汉族文化、占领南部农耕地区的统治中心和贸易中心并作为逐鹿中原的前进基地,这就是历史上和北宋对峙的辽。从此以后,北京就从一个华北平原的北方门户逐步发展起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数百年间代替了前期长安城的地位,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一个行政中心。辽朝占据燕京184年以后,兴起于松花江上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了金朝并代替辽而占据了幽州城,统治中国的北半部。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把都城从松花江上迁到了幽州城,改燕京为中都。这样,北京终于发展成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历元、明、清三代,北京均为皇都,更进一步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