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合院平面类型及特征

地处京西深山峡谷之中的川底下古山村山地四合院,除具有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型制和以传统的院落空间为核心的一般特点,即内向开敞、外向封闭、具有严谨的空间秩序、明显的中心轴线、各房问均有较严格的等级划分之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使得川底下古山村的四合院又因小巧玲珑、随地形变化、院落形状不规则、就地取材等特征而独具魅力。

一、平面类型

川底下古村山地四合院仍是以间为基本单元进行平面组合的,现全村共有合院70余套,合计500余间; 川底下村四合院基本是由正房、倒座、左右厢房围合而成,村中唯一最大的正房为五间,一般正房、倒座均为三间,左右厢房为两间,全部建筑均为单层。

因特殊的山形地势所限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与北京四合院、山西四合院相比,既有与北京四合院类似之处, 又具山西四合院的味道。该村山地四合院规模较小,其平面并不过分追求对称庄严、规则严谨的布局,相反合院随地形变化布局不求方正,路直则正、崖偏则斜,自由灵活;其围合的庭院空间小巧别致,组织紧凑,尺度宜人,亲切感很强;整体布置形式依山就势, 因地制宜, 在全村70余座宅院中产生出以四合院为主,三合院为辅,特殊合院镶嵌其中的基本平面类型。

●四合院

在川底下村,四合院是主要的平面形式,等级最高,主要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组成,部分设有耳房、罩房,具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其主要入口一般采用门楼的形式或利用厢房的一间作入口。

20180121184756_295cc52c232921e1e8e3cace9f7cc44d23cd547d.jpg


四合院

●三合院

传统合院中,规整对称的三合院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在川底下村,随山地地形条件所限,三合院一般由正房、左右厢房和一面墙或借助另一院落的后墙围合而成,无倒座,基本呈对称布置,其入口多利用左厢房或以独立门楼形式设置,少量的利用正房西北角的一间作入口。


三合院(靠正房后墙围合而成)

●特殊合院

由于川底下村独特的地形条件,川底下村民在从事自己的建造活动时,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建筑依山而建,创造了别具地方特色的特殊合院类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随山就势,不拘一格。合院空间虽不规则,但仍有正房、厢房、倒座之分。这种合院的入口多以门楼的形式设置。


20180121185441_1b2fa563c1ad160d02ded13c9ced27e928668fd8.jpg


特殊合院



四合院平米类型

20180121185931_3fe0891644d11e8fb1ba23104f6820bd2288c7d6.jpg


三合院平米类型


特殊合院平面类型




二、平面组合方式



川底下村整体因高差关系分为上下两层,其高低错落的群体形象正是应用以上这些基本的合院平面类型,结合地形等高线的走向加以组合的,从而形成了川底下村特有的院落组合方式。

20180121220224_ca31bb0aa52f878a0058a5133b60bea225195139.jpg

村落整体院落布局

20180121220458_525dab34b56398b3f67d8d964c967cd6c185d813.jpg

川底下村院落组合

●垂直于等高线布置的纵向组合

这种纵向组合沿承了典型的四合院住宅组合方式,有较明显的轴线关系。整个村落根据高差关系分上下两层,下层的院落组合主要为垂直等高线的纵向组合方式,一般沿古驿道布置,其主入口一般位于院落的东南角,少数为东北角;此种院落多数为二进院,少量的为三进院,一进院;前后院之间没有明显的高差,与平原式四合院的纵向组合方式类似,只是在平面布局上受地形约束不如平原式规整。位于村落上层布置的院落沿村内道路两側呈南北方向布置,北側院落多为纵向组合,一般在东南角设入口,因受地形影响,其院落多为一进院,少数用地宽敞的则为二进院。

●平行于等高线布置的横向组合

在川底下村,其横向组合均为一进院的组合,多出现在上层台地上,由于地形所致,空间沿横向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实例是位于村落上层的三兄弟的院落( 称“石甬居”),该院落是根据兄弟三人的长幼秩序由东到西平行于等高线修建而成,共有三个相互独立的三合院组成,老大、老二的三合院较完整,而老三的则是利用老二的西厢房后墙围合而成的。其入口均设于各独立合院的南北轴线上,同时在进入院落的巷道口处设有一门楼,以限定出三兄弟同属一家的整体关系。另外,通过房屋的布置方位及规格、院落空间的大小、屋脊的高低错落等,体现了家族、长幼等级之分的传统观念。

三、平面连接方式

对于山地四合院而言,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其合院空间常以灵活多变的连接方式形成山地四合院独具魅力的特征。

●门楼连接

此种连接多为纵向组合的四合院中前后院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门楼,位置多位于院落的东南角(前院正房的左侧),若前后院之间有地形高差变化,它还兼有调节高差关系的作用。

20180122074606_646b43c5bc26bb53d2d55cfd0d60f2ddb441e483.jpg20180122074413_d344cf125a69442b105fb7689f1a108f52dd86a8.jpg 

门楼连接

●巷道连接

此种连接主要用于纵向组合的前后院之间以及横向组合的合院间的连接。与门楼类似,巷道也具有调节合院之间地形高差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灵活调节巷道宽窄的作用。在纵向组合的院落中,巷道多是以院落的外墙为界面而限定产生;而横向组合中巷道除在院落外墙间形成之外,还可在院落与山体防护墙之间形成,如前述的石甬居院落,连接其三个独立合院的巷道即属此类。

20180122075121_a138c01c4407e9e52bacad6ad2e8a459f52aab42.jpg20180122075144_400c6341d09382966f08f8711c30076f28e717f8.jpg 


纵向组合的巷道连接

 20180122075627_d3c22b51c44e84f737cb6302351314cbac6a2d45.jpg20180122075643_ef968ab909022c2baaf456f0d391bf2674a11994.jpg


纵向组合的巷道连接(体现高差变化)



20180122080035_44e508c14273bcb4b1200eb3e9ab62cffc0ca4b2.jpg


横向组合的巷道连接(石甬居)

 1.jpg2.jpg


巷道宽窄变化

3.jpg4.jpg 


转折巷道

● 夹道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为躲避或抵御外来侵犯,方便家族成员紧急疏散、躲藏而设置,分明夹道和暗夹道两种。明夹道是连接高差悬殊的合院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夹道多位于正房的右侧,宽度一般比巷道窄,仅为50-60Cm,隐蔽性较强,没有明显的引导,只有当人走到正房跟前时才能看到通往夹道的台阶。暗夹道隐蔽性更强,完全隐藏在西厢房的屋檐下,令人难以察觉,这种连接在村中仅有一处。

6.jpg5.jpg 



夹道连接(立体化纵向组合的院落)



 7.jpg8.jpg



暗夹道

 



夹道连接(广亮院)


● 夹缝连接


这种连接完全随山就势,利用房间与山体的夹缝进行院落的组合与连接。

 1.jpg2.jpg


夹缝连接

●门洞连接

这种连接用于纵向或横向组合的院落其合院之间的连接。功能特点与门楼、巷道类似。


门洞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