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移民史——关于“洪洞大槐树”
明朝初年山西移民史研究的困难,并不在于尽可能地依据可靠的历史文献复原当时人口迁移的真实状况,而在于解决官方文献与民间传闻之间关于迁民史实的巨大反差。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笔者的分析、归纳,无庸置疑,山西是洪武与永乐年间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移民迁出区,仅洪武年间,移民人数即在百万人以上尤出地区涉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迁人区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及安徽、江苏等地。在官方组织及允诺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一个区域迁出如此多的普通百姓,这在山西移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移民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但我们注意到,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官方文献中,如《明实录》、《明经世文编》等,并没有特别提到山西洪洞县的移民问题,更不用说大槐树了。然而,为数可观的方志、谱谍及口碑资料都把明初山西移民与洪洞及大槐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自然是研究者们无福回避的问题。
据现代学者考证,“洪桐古大槐树处移民”分布于11个省(市)227个县,而这一结论主要是根据方志及谱谍资料得出的。如河北《广宗县志》卷一载:“明永乐二年迁山西洪洞县民于境内,今县内各村谱谍记载父老传言,多云祖籍山西洪洞县。”邯郸地名办公室在普查地名中发现,全县20个公社250个衬庄,一半以上自洪洞迁来,几乎都有家谱碑文可稽查。河南《林县志·大事表》称:案林民先世多籍晋,其来皆在明朝,谱谍所载尤以洪洞为多。山东嘉祥县地名办公室调查也称:该县约有70%以上的自然村均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来定居。滕县《徐氏家谱》更为我们记下了感人的往事:“先祖于明洪武二年,奉诏迁至鲁西鱼台徐家楼,已传十七世。迁民时举行家族会议,一木截为十三段,刻关公像,迁山东、江苏等十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