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ARCHITECTURE LAYOUT
孔庙环境与建筑布局
孔庙位于京师内城东北隅,当国子监之左,大门额曰“先师庙”,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书,门内外苍松古柏皆数百年物也。
(一)国子监街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也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街,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街上有四座牌楼,街东、西口各一座,额坊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坊题“国子监”。该牌楼两侧路北均有下马碑。
1.下马碑
上用满汉文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封建时代文武百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步行,以示尊敬,皇帝祭祀孔子至此,也要下辇而进。此碑显示出孔庙的尊严。(《图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文化系列》,刘珍强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5页)
2.持敬门
持敬门是连接国子监和孔庙的大门,意即官员人等由国子监进入孔庙须持“恭敬之心”。此门因此得名。(《孔庙、国子监全景手绘图》,北京泯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著)
(二)照壁
孔庙的照壁修建在大门的入口处,作为一个屏障阻挡外界对孔庙内部的干扰,同时对整体建筑群起着序幕和先导的作用。孔庙的照壁大多是砖砌筑的,须弥座为青砖石,中间墙为红色,墙面上有精美的砖雕。照壁位于入口处,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使得孔庙显得更加神圣。
北京孔庙的照壁立在孔庙门外,正对建筑院落的大门,和大门有一定距离的一堵墙。它正对大门,和大门外左右的牌楼及建筑组成了门前的广场,增添了这一组建筑的气势。
(最早用于大型的庙坛祭祀建筑,《宋史·礼志二》:“南郊坛制……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始筑外,周以短垣,置灵星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这是郊坛设棂星门最早的文字记录。郊坛设灵星门,是古人用象征手法模拟想象中的天体。此後,由于儒学在封建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祭孔显得和祭天一样重要,将棂星门移至孔庙,但是儒生後来发现灵星门与孔庙无关,但是又不愿意将灵星门取消,所以将“灵”改为“棂”。于是也有这样的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主宰着科举文运,所以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以此星命名,意指孔子乃天上文星下凡。孔庙设有棂星门,表示尊孔如尊天。(中国孔庙的建筑与环境,彭蓉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07页)
先师门始建于元代,室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俗称“棂星门”。面阔三间,歇山式屋顶,覆黄色琉璃瓦,饰有鸱吻和脊兽。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後,定名为“先师门”,“棂星门”三字则很少使用。先师门虽经历明清多次修缮,今天仍保留着元代斗拱稀疏硕大、造型古朴简约的建筑风格。(《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要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编,8页)
先师门内碑亭(孔庙院内共有十四座碑亭,其中前院三座,中院十一座,内容分别为明、清两代修缮孔庙、国子监,御书赞颂孔子诗文及皇帝征战平定边陲告成太学等记功碑。十四座碑亭中除一进院内明代碑亭为红墙绿瓦,其馀十三座全为红墙黄瓦歇山顶。碑亭内石碑高大,字迹清晰,舒展刚劲,龟趺精美,雕工生动,都是典型的御制丰碑。(《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要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编,18页))有三:左为明英宗新建太学碑,右前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高宗重修先师庙碑,右後为道光九年(1829年)清宣宗平定回疆告功太学碑。
1.御制新建太学碑
此碑为北京孔庙唯一明代碑亭,明正统九年(1444年)立于大成殿前东北一侧,清乾隆时移至现处,因为系前朝碑,故沿用绿色琉璃瓦为顶。
“御制新建太学碑”碑文:
皇天仁爱下民,必简命圣人君之师之。圣人得位,则兼君师之事,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是已。不得乎位,则专师之事以立教垂范,孔子是已。兼君师者,道施于当时;专师事者,教被于後世。然非得孔子立教,则虽前有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世莫之知矣。故曰: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孔子之功,万世之功也。孔子所为教,其道仁义道德,其事父子君臣、尊卑内外,其器《易》、《诗》、《书》、《春秋》、《礼》、《乐》,皆本于天也。凡为天下国家者,诚能纯用孔子之道,则天地以位、万物以育。彼其名为用孔子之道而效不至焉者,信用之弗笃,加有异术邪说间之也。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暨我皇祖、皇考圣圣相承,恭天成命,颛颛焉一惟孔子之道是尊,于凡施政敷教、取人理民,一惟孔子之道是用,不杂他术。自国都至于四方郡邑、海隅边徼,靡不建学设教,崇祀先师。海外番国及蛮夷酋长,皆慕仰德化,遣子入学。盖历世以来,尊尚孔子,未有如我祖宗之世之盛者也。
朕以凉德祗承天序,钦惟古昔之大典、祖宗垂统之盛心,夙夜孜孜,图惟善继。北京故有学在宫城之艮隅,卑隘弗称。乃正统八年秋,命有司撤而新之,左庙右学,高广靓深,所以奉明灵,居来学,凡百所需,靡不悉备。材出素具,役不及民。明年春成,朕躬释奠于先师,循古典也,退即学之,彝伦堂命。儒臣讲经,公卿大夫及百执事之臣、逢掖之士、兵卫之帅,拱侍而听,殆以万计。已而有司请如故事纪其成于碑。嗟夫!孔子之道,为天下国家者,不可一日以阙学校之教于化民育才者,不可一日以怠,矧京师首善之地,所系之重且大乎,敬书诸贞时,昭示我後人俾咸,务钦承用丕,显皇明治化之盛,与天地日月相为悠久云。
大明正统九年三月初一日。
2.敕修文庙碑
此碑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修葺孔庙谕旨碑。
御制重修文庙碑记:
乾隆三十四年清高宗重修文庙碑立于乾隆三十四年。元朝及明朝以来,孔庙建制均有扩大,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孔庙殿堂屋顶更换为绿色琉璃瓦。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又更换为黄色琉璃瓦,但是崇圣祠仍用绿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皇帝再次重修孔庙之後,将先师殿恢复为大成殿,庙门恢复为大成门,又为没有名称的大门题写了“先师庙”匾额。乾隆年间重修孔庙,为当时最大规模的重修文庙,乾隆皇帝特立碑以志之。 碑文石碑内容称颂孔子对道德仁义教学之贡献,把孔子对道德仁义教化的贡献比喻为大海与高山。此外,碑文还简单介绍了文庙重建的变化。
碑文原文:
举江淮河济以赞海,吾知其不知海。举嵩岱恒华以赞地,吾知其不知地。然则举道德仁义以赞孔子者,其亦类于是乎。夫江淮河济,岂不为海所纳?而不足以形海之大。然海固不拒江淮河济以为水也。嵩岱恒华。岂不为地所载。而不足以究地之厚。然地固不让嵩岱恒华以为土也。道德仁义。岂不为孔子所垂。而不足以尽孔子之量。然孔子固不外道德仁义以为教也,教之义始见于虞书,而未有定所,夏校殷序固庠,学则三代共之,是国学所昉乎。夫三代既有学,亦必有教。而吾以为孔子立道德仁义之教者何。盖三代以前之教,非孔子不明。三代以後之教,非孔子不立。亦犹江淮河济。非海不纳。嵩岱恒华。非地不载。道德仁义,非孔子不垂也。国学始于元太祖。置宣圣庙于燕京。由元及明。代有损益修葺。至本朝而崇奉规模为大备。列圣右文临雍,必事轮奂。乾隆戊午,朕诣学展仪。先诏易盖黄瓦。聿昭茂典。然丹雘虽致饰壮观。而上栋下宇。风雨燥湿。历年既久。浸欹是虞。爰以岁丁亥,发帑二十馀万。特简重臣司其事。越己丑仲春告蒇工,朕亲释奠以落成焉,先是言臣有以宜乘此时,修复辟雍圜水之制为请者。礼官以为三代之制。弗相沿袭。实政不必泥古。朕以其言良是。逆从之。门殿诸额。一准会典,皆亲书各悬于其所。举大工者必泐碑以志。故叙其事书之。若夫述孔子之言,仍以颂孔子。是犹绘日月星辰以象天。朕有所不能。
3. 御制平定回疆剿擒逆裔告成太学碑
此碑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平定回疆的御制纪功碑。
御制平定回疆剿擒逆裔告成太学碑文:
征而灭之谓之剿,生而致之谓之擒。命将出师声罪致讨,此可必谓之数也。戟手张拳,生累骈击,此不可必得之数也。矧既己遁逃,而犹望其自投罗网,尤难之难矣。乃失之而後得之,且生得之。此岂人力哉,天也。逆回张格尔者,为萨木萨克之子,自称系和卓木後裔,嘉庆二十五年中,巴噶什爱曼、布鲁特比苏兰齐与张格尔纠煽回众,杀伤卡伦官兵,欲围喀什噶尔。经官兵击败。张逆等窜逸。道光四年,张逆复纠合回众賫夜抢卡,官兵歼获助逆贼目,张逆复遁。五年差人诈降,勾结四百馀人为乱,因奈曼部落不从,仍复窜赴萨雅克部落,勾结汰劣克等,同来喀什噶尔滋事。巴彦巴图带兵,出卡遇贼,接仗中枪自刎。朕谕庆祥往喀什噶尔,督同永芹办理剿捕事宜。旋因永芹病殁,以庆祥为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六年六月,张逆率安集延、布鲁特五百馀人,夜由开齐山路,突至 阿尔图什回庄,众回从逆者多分投枪城,台路断绝。所调援兵路梗,未能猝赴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既分兵应援,存城兵少,贼势猖獗,各城纷纷告急。乌什、阿克苏二城亦俱戒严,朕遂授长龄为扬成将军,杨遇春、武隆阿参赞大臣,先後调派吉林、黑龙江官兵三千名,各路官兵三万二千馀名,又简派巴图鲁、侍卫、章京等驰往带兵进剿,随颁发朱谕十条,指授机宜,而贼匪扰至阿克苏浑巴什河南岸屯聚,伺隙骊渡。经长清、达绫阿、巴哈布等督兵昼夜严防,两路夹击杀贼甚夥。贼首奔窜,追毙之。杨芳搜剿柯尔坪,从逆城匪歼戮殆尽。七年,长龄等于二月初六日统大兵进剿。二十三日至洋阿尔巴特,甫经接仗,贼势彼靡,布鲁特俱奔窜 二十五日进至沙布都尔庄,两次鏖战,擒戮贼匪数万。二十八日进至阿瓦巴特回庄,三次续获胜仗。三月初一日,克复唁什噶尔。张 逆先已乘间窜逸。长龄留喀什噶尔,杨遇春等带兵进剿英吉沙尔、叶尔羌,以次收复。杨芳分剿和阗,亦克复其城。朕以四城虽定,逆首未除。谕长龄派兵各要隘安营,务确探张逆踪迹,期于必获。五月,长龄奏:张逆在木吉地方潜匿,飭安福等出卡追捕,添调杨芳督办。张逆复窜拉克沙地方,檄令喀拉提锦部落助擒。朕谕杨遇春来京入觐,杨芳授为参赞大臣。长龄奏请仍留喀什噶尔。朕允其所请,并谕以张逆势虽穷蹙,难保其不复来窥伺。该将军等当严加防范,设法剿擒。张逆果于十二月二十七日潜由开齐山路入卡长龄、杨芳分统将领,连夜剿捕,追及于喀尔铁盖山,两路并剿。从贼逃窜。张逆仅剩贼党十馀人,情急将自绝颈,总兵胡超等夺刀生擒之,馀贼歼戮无遗。随将张逆解大营,槛送,阙下献俘。长龄等红旗报捷,阅。二十日递至京师,爰锡封长龄为威勇公,杨芳为果勇候,其馀将士升赏有差。朕思回疆自皇祖高宗纯皇帝平定以来,休养生息六十馀年,彼回众践土食毛,无不感承圣化乃张格尔以逆裔遗孽,招集沙虫之族,潜行枭獍之谋,朕何敢不导扬先烈,勉迪。
前光,是役也擒渠于万里而遥,奏绩于一年以内,傥胁从之众,一鼓就歼。而煽惑之魁,只身远遁。事未称为尽善,功犹堕于垂成。且逆首或畏罪自戕,或拒追被戮,虽伸国法,未快人心,是 既得而犹未得也。今则飞蛾赴火,自蹈危机。临阵生检,束手就缚。与檄谕外夷设计获献者,厥功尤伟。然此岂人力所能为哉。 罪人斯得天夺其魄也。我武惟扬天之所助者,顺也。礼曰执有罪告成于学。故据事书之,系以铭曰:
惟我皇祖拓土开疆,大小和卓,自取灭亡。背恩反噬,敢肆鸱张。麦敕将师,翦彼披猖。二酋授首,献馘庙堂。後威怀德,绥靖遐荒。济恶作奸,萨木萨克。邃慝深藏,苟延喘息。弗忍加诛,投畀有北。逞其诡谋,为鬼为蜮。助虐者谁,狼心叵测。曰安集延,曰布鲁特。根株弗断,滋蔓难图。蠢张格尔,甘自速辜。巧营三窟,雄长一隅。窥边越卡,常苦觊觎。有时击败,窘若囚拘。乘间而遁,终为逃逋。煽乱游魂,稽诛遗孽。抢占城垣,弃离巢穴。虺毒豺凶,蜂屯蚁结。竟抗颜行,群效据窃。前围後攻,左牵右掣。燎之方扬,如火烈烈。恭行天讨,诘尔戎兵。卜云其吉,命将遄征。三战三捷,克复四城。以少胜众,猛助军声。狡哉鼠窜,借死偷生。神人共愤,星扫搀枪。穷猿投林,枯鱼泣釜。遯迹莫侦,孰袭而虏。自夏徂冬,以防为堵。彼若不来,我焉能取。惟天不容,俾罗网罟。故智复萌,馀勇欲贾。霜锋雪甲,桓桓我师。贼弃马走,高山屠严。挥弓电闪,激矢风追。逆渠生缚,援戈而麾。自我剿之,自我擒之。堂堂正正,荡定西陲。将军长龄,首功懋赏。参赞杨芳,壮猷优奖。尔公尔侯,用褒忠谠。大小臣工,恩波浩荡。押献戎俘,又安边壤。紫阁铭勋,绫烟画像。凯歌除夕,庆洽元辰。万方送喜,九寓同春。肇应灵序,允惠黎民。如天之福,如天之仁。告功太学,勒碑成均。严恭寅畏,天命凜遵。
道光九年岁次已丑六月之吉御笔
(四)大成门
再进为大成门,门前立二元碑,一为大德十(一)年(1306/1307年)七月十九日所立“加封孔子制碑”,二为至正十六年(1356年)所立之碑。门旁左右另立有元明清进士题名碑若干。门左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御制石鼓文,右有清高宗御题张照书韩愈石鼓歌碑。
1.孔子加号碑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特诏命孔子加谥”大成至圣文宣王“,元顺帝二年(1336年)刻石立碑。
2.元明进士题名碑
元进士题名碑为清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吴苑于崇圣祠院中掘出。元代建国40馀年後举行科举考试,凡9次。现元碑仅存3通,其馀均于明季被刻为明代进士题名碑。
3.清进士题名碑
清代科举大体仿明。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有118通进士题名碑矗立于院中。刘墉、纪昀、林则徐、翁同龢、康有为、曾国藩、李鸿章等历史人物名字均刻其中。
4.乾隆石鼓
乾隆石鼓:为乾隆年间仿周(宣王)石鼓镌刻。文类风雅,字似籀篆,大径尺馀高可三尺,其形似鼓,故有斯名。鼓初见于陈仓,唐中迁于凤凰县,遂失。宋皇祐间复得之,置于开封。靖康末,金人取之置于大兴府文庙。元皇庆间移置今所。原657字,至清初仅300馀,至今字迹模糊无法识认。周石鼓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5. 张照书韩愈石鼓歌碑
碑身环刻清代大书法家张照草书韩愈《石鼓歌》。匾额“环词神笔”为乾隆御笔。文类风雅,字似籀篆,大径尺馀高可三尺,其形似鼓,故有斯名。鼓初见于陈仓,唐中迁于凤凰县,遂失。宋皇祐间复得之,置于开封。靖康末,金人取之置于大兴府文庙。元皇庆间移置今所。原657字,至清初仅300馀,至今字迹模糊无法识认。
今所。原657字,至清初仅300馀,至今字迹模糊无法识认。
(五)大成殿
大成殿整个建筑有殿屋七间,乃至圣之神位所在。左右为四配十二哲神位。两庑为先哲先儒殿,殿19间。大殿前有碑亭11座。
大成殿也称为先师殿或先圣殿。大成殿的名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意思是孔子把古今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经过再创造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理念,“大成”是後人对孔子最崇高的评价。(《中国孔庙建筑与环境》111页)
大成殿是文庙(又名孔庙)的主要建筑,位于文庙内。兴建文庙,代表着兴学、兴教,主张尊孔、祭孔,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文庙又称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死後的两千多年里,历代王朝,特别是开科取仕制度建立之後,对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级,至圣至尊,万世师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而全国各地,到处修建孔庙,对孔子顶礼膜拜。
北京孔庙里的大成殿是祭祀主殿。这是一座下有月台,"九五"开间,红墙黄瓦,重檐庑殿顶最高等级的雄伟建筑。殿内主座设置有孔子画像及其神牌位。主位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和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位哲人的牌位,如仲田、朱熹等人。大殿内原挂有清朝历代皇帝的御题大匾,但至1916年,均被教育总长范源濂取下,而改挂上黎元洪大总统手书的"道洽大同"之匾。清代时每年仲春与仲秋的两次祭孔活动,均在此殿举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现在仍有娱乐性的"祭孔"礼仪表演以供游人观瞻。大成殿院落东西两庑房,原是放置历代先儒哲人从祀牌位之处,现已辟为首都博物馆。
殿前碑亭:
1.御制仲丁诣祭文庙诗碑:
雍正六年(1728)二月,皇帝亲临孔庙祭孔的赞颂孔子碑。清代祭孔,一般为每年农历春二月和秋八月,即所谓“上丁祭孔”。
碑文原文:
仲丁祭文庙
扶植纲常百代陈,天将夫子觉斯民。
帝王师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
道统常垂今与古,文明共仰圣而神。
功能溯自生民後,地辟天开第一人。
碑文介绍:
清雍正六年(1728年),皇帝亲临孔庙祭孔,作此诗。由胤禛撰并书。
清朝雍正皇帝对孔子的尊崇大大超越了前辈帝王,追封孔子先世为王,大力兴修曲阜孔庙,并在祭孔时行跪拜礼。雍正从君主的需要出发,以自己的理解解释儒家思想,使之更适合统治的需要。在雍正看来,孔子维护了君臣之道,肯定了君王的统治。在儒学与维护君主统治的关系上,雍正有着比大多数统治者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诗的大意是:扶植三纲五常代代延续,上天让孔夫子来唤醒民众。帝王学习他的思想则国家富强,亿万百姓遵守他的思想则道德完美。儒家的道统从古到今,文明共仰,孔子由圣人成为神仙。他的功劳是从有了人类以来最伟大的,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2. 御制四子赞碑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赞颂“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和“亚圣孟子”的御制功德碑。
碑文原文:
颜子赞
圣道早闻,天资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贰。一善服膺,万德来萃;能化而齐,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曾子赞
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唯,圣学在兹。明德新民
,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纂承统绪,修明训辞。
子思子赞
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养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存。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孟子赞
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与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
3. 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回部的纪功碑。 此碑现存于石门文庙碑廊,砂岩质地,通高183厘米,宽88厘米,厚8厘米,阴刻楷书。
碑文原文:
建非常之功者,以举非常之事; 举非常之事者,以藉非常之人。然亦有不藉非常之人,而举非常之事 ,终建非常之功者,则赖昊苍笃贶,神运斡旋。事若祸而移福,机似逆而转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故犁准夷之庭,扫回部之穴,五年之间,两勋并集。如迟疑犹末敢信,终劼劬以底有成。荷天之宠在滋,畏天之鉴益在滋。爰叙其事,如左达瓦齐之就俘也,伊犁已大定矣,无何而阿睦尔撒纳叛?彼其志本欲藉我力以成已事。时也人心未定,佐饔者尝一蜮肆狂,万狙应响,蜂屯蚁杂,不可爬梳。畏难者群谓不出,所料准夷终不可取,并有欲弃巴里坤为退守谋。然予计其众志不齐,将有归正倒弋者。于是,督策将帅之臣,整师亟进,既而伊犁诸台吉、宰桑,果悔过勤王,思讨逆贼以自赎。此天恩助顺者一也。
二酋大、小和卓木者,以回部望族,久为准葛尔所拘于阿巴哈斯鄂拓者也。我师既定伊犁,乃释其囚,以兵送大和卓木波罗泥都归叶尔奇木,俾统其旧属。而令小和卓木霍集吉,居于伊犁,抚其在伊犁众回。乃小和卓木助阿逆攻勤王之台吉、宰桑等,阿逆赖以苟延。及我师再入,阿逆遂逃入哈萨克,而霍集吉亦收其馀众,窜归旧穴。此天恩助顺者二也。
准夷之事,前既略见梗概,兹不复纪。纪兴师讨回之由,则以我将军兆惠在伊犁时,曾遣副统阿敏道往回议事,小和卓木乃以计诱阿敏道而拘之,及我师抵库车问罪,彼携阿敏道以来援,至中途害之,及从行者百人。彼犹逞其狂勃,抗我师颜,且敢冒死入库车城。乃雅尔哈善略无纪律,致彼出入自由。然我满洲索伦众兵士,无不念国家之恩,效疆场之力,故能以少胜众,逆渠惧而兔脱。此天恩助顺者三也。
知偾辕之无济,抡干材之可任。时军将兆惠以搜剿准夷馀党,至布露特部落,已款服其众,因命旋师,定回部。于是,克库车,存沙雅尔,定阿克苏,略乌什,收和阗,师之所至,降者望风,直至叶尔奇木城下。而我军人马周行万有馀里,亦犹强驽之末矣。二酋以其逸待之,力统数万人与三千馀人战。我师之过河者,才四百馀,犹能斩将搴旗,退而筑堡黑水,固守以待。此天恩助顺者四也。
万里之外,抱水救火,其何能济?乃予以去年六月,即降旨派兵拨马,欲以更易。久在行间者耳,故兵马率早在途,一趱进而各争先恐後,人人有敌忾之愤。此天恩助顺者五也。
副将军富德及参赞舒赫德辈,率师进援以速。行弋壁中,马力复疲。值狂回据险坐俟,颇有难进之势。夫援军不能进,则固守以待者危矣。而参赞阿里衮驱後队之马适至,夜捣贼营,我师内外夹攻。彼不知我军凡有几万,渥炭流汤之途,自相蹂躏,顾命不暇。于是,解黑水之围,鹿骇獐惊,遁而保窟。我之两军,合队全旅,以回阿克苏。此天恩助顺者六也。
既而,彼料我必再入,泰山之压难当,乃于我师未进之先,携其部落,载其重器,跳而远去。而叶尔奇木、哈什哈尔二城之旧伯克等,遂献城以降。参赞明瑞一邀之于霍斯库鲁克,副将军富德再陷之于阿尔楚尔。于是,离心者面内,前涂者反旆。二酋惟挈其妻孥及旧仆近三百馀人,入拨达克山境。此天恩助顺者七也。
人迹不通之境,语言不同之国,既已雀殴,宁不狼顾?其授我与否,因未可定也。然一闻将军之檄,莫不援旗请奋,整旅前遮,遂得渠函首,露布遥传。此天恩助顺者八也。
夷考西师之役,非予夙愿之图,何则?实以国家幅员不为不广,属国不为不多,惟廑守之志,无希开创之名。兼以承平日久,人习于逸,既无非常之人,安能举非常之事!而建非常之功哉!然而,辗转辐辏,每以难而获易,视若失而反得。故自缔始,以逮定功,虽予自问,亦将有所不解其故,而不敢期其必然者。故曰:非人力也,天也!夫天如是显佑国家者,以祖宗之敬天爱民,蒙眷顾者深也,则我後世子孙,其何以心上苍之心,志列祖之志,勉继绳于有永,保丕基于无穷乎?系以铭曰:
二酋偝德,始乱为贼。是兴王师,报怨以直。伊犁既平,蕞尔奚屑。徐议耕辟,徐议戌设。以噢以咻,伊馀本怀。岂其弗戢,图彼藐回。彼回不量,怒臂挡车。戕我王臣,助彼狂且。始攻库车,偾辕败事。用人弗当,至今为愧。悖逆罪重,我武宜扬。易将整师,直压彼疆。阿苏乌什,玉陇和阗。传檄以定,肉祖羊牵。二酋孽深,知不可活。狼狈相顾,固守其穴。桓桓我师,周行万里。马不进焉,强弩末矣。以四百人,战万馀虏。退犹能守,黑水筑堡。闻信达都,为之伤悼。所幸後军,早行在进。督敕速援,人同怒心。曾不两月,贼境逼临。贼境逼临,彼复徼隙。马继以进,贼营夜斫。出其不意,贼乃大惊。谓自天降,孰敢锋撄?大鞣大膊,如虎搏兔。案角陇种,谁敢回顾?黑水围解,合军暂旋。整旅三路,期并进焉。贼侦军威,信不可支。挈其妻孥,遁投所依。所依亦回,岂不自谋。岂伊庇猿,而受林忧。利厥辎重,无遗尽掠。遣其都凡,遂来献馘。并以称臣,捧斋表章。将诣都门。奏凯班师,前歌後舞。尸逐染锷,温禹畔鼓。露布至都,正逮初阳。慈宁称庆,亚岁迎祥。郊庙告成,诸典并举。皇皇太学,丰碑再树!丰碑再树!敢予喜功?用不得已,天眷屡蒙。始之以武,终之以文。戡乱惟义,抚众惟仁。布惠施恩,寰宇共喜。古不覊縻,今为臣子。疆辟二万,兵出五年。据实书事,永矢乾乾。
4. 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厄鲁特(中国古代对西部蒙古的称呼)首领噶尔丹政权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朱穆秦地区,威逼北京。康熙帝曾3次亲征。
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三十五年(1696年)昭莫多(今内蒙古肯特山南)之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部众叛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葛尔丹卒于科布多。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接受诸大臣建议,特设立此“告功碑”告功于天下。碑文前半部分介绍制碑的背景及原因,後半部分是石碑铭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立石孔庙,也是元明清三代王朝在孔庙立“告功碑”之首,这是一通把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作为莫大的政绩御文敕石、告功于天下的石碑,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碑刻。石碑的历史背景及碑刻内容是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击溃雄踞西北的葛尔丹蒙古政权,维护了清朝政府的国家一统。在此种历史背景下康熙皇帝特御书立碑,告成于孔庙,诏告世人。
碑文原文:
惟天尽所覆、海内外日月所出入之区、悉以畀予一人。自践阼迄今,早夜殚思、休养生息冀臻熙皞、以克副维皇大德好生之意。庶几疆域无事、得以偃兵息民。乃厄鲁特噶尔丹、阻险北陲、困此一方人。既荼毒塞外、輙狡焉肆其凶逆、犯我边鄙虐我臣服、人用弗宁。夫荡寇所以息民、攘外所以安内。边寇不除、则吾民不安。此神人所共愤。天讨所必加。岂惮一人之劳、弗贻天下之逸。于是断自朕心、躬临朔漠。欲使悔而革心、故每许以不杀。彼怙终不悛。我师三出绝塞、朕皆亲御以行。深入不毛、屡涉寒暑。劳苦艰难、与偏禆士卒共之。迨彼狂授首、胁从归诚。荒外君长、来享阙下。西北万里、灌燧销锋。中外乂谧。惟朕不得已用兵以安民、既告厥成事。乃蠲释眚灾、洁事禋望、为亿兆祈升平之福。而廷臣请纪功太学、垂示来兹。朕劳心于邦本、尝欲以文德化成天下。顾兹武略、廷臣佥谓所以建威消萌、宜昭斯绩于有永也。朕不获辞。考之礼、王制有曰、天子将出征、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而泮宫之诗、亦曰、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又礼、王师大献、则奏凯乐、大司乐掌其事。则是古者文事武事为一。折冲之用、具在樽俎之间。故受成献馘、一归于学。此文武之盛制也。朕向意于三代。故斯举也、出则告于神祗、归而遣祀阙里。兹允廷臣之请、犹礼先师以告克之遗意、而于六经之指、为相符合也。爰取思乐。泮水之义、为诗以铭之、以见取乱侮亡之师、在朕有不得已而用之之实、或者不戾于古帝王伐罪安民之意云尔。铭曰、巍巍先圣、万世之师。敬信爱人、治平所基。煌煌圣言、文武道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朕临域中、逾兹三纪。尝见羹墙、寤寐永矢。下念民瘼、上承帝谓。四海无外、尽隶侯尉。维彼凶丑、渎乱典常。既梗声教、遂窥我疆。譬之于农、患在螟螣。秉畀不施、将害稼穑。度彼游魂、险远是怙。震以德威、可往而取。朕志先定、龟筮其依。属车万乘、建以龙旗。祝融骖鸾、风伯戒途。宜旸而旸、利我樵苏。大野水涸、川渎效灵。泉忽自涌、其甘如酉。设为犄角、一出其西、一出其东、中自将之。绝域无人、兽群受掩。五日穷迫、彼狂走险。大歼于路、波血其孥、剪其党孽、俘彼卒徒。众乌昼号、单马宵遁。恐久驻师、重为民困。慎固戍守。还辕于京。自夏徂冬、雨雪其零。载驰载驱、我行再至。蠢兹穷寇、昏惑不悔。我边我氓、以休以助。爰宁其居。爰复其赋。藩落老穉、斯恬斯嬉。歲晏來歸、春与之期。春风飘翩、扬我旌旓。我今于迈、如涉我郊。言秣我马、狼居胥山。登高以眺、闵彼弹丸。天降凶罚、孤雏就羁。三驾三捷。封狼舆尸。既腊枭獍。既獮豺貙。大漠西北、解甲弃殳。振旅凯入、泽沛郊卜、明禋肆赦、用迓景福。昔我往矣、在泮饮酒。陈师鞠旅、誓屈群丑。今我来思、在泮献功。有赫颂声、文轨来同。采芹采藻、颂兴东鲁。车攻马同、亦镌石鼓。师在安民、非出得已。古人有作、昭示此旨。缅惟虞廷、诞敷文德。圣如先师、战慎必克。惟兵宜戢。惟德乃绥。亿万斯年、视此铭词。
5.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治所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金川)土司莎罗奔劫持小金川土司泽旺,起兵反清,清廷任命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前往征讨大金川,战争持续到乾隆十四年十月(1749年)。
清高宗平定金川告功太学碑立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碑文前半部分呢详细介绍了金川战乱的背景,乾隆皇帝任命大学生傅恒前往督军,审阅战事奏章,以及战争的发展等,後半部分为一篇对仗工整的铭文,用以评述皇帝及前线军队的功绩,同时用以纪念平叛胜利。
碑文原文:
天畀我皇清。握乾符。俯坤轴。函括万邦。悉主悉臣。五後缵承。创守佑启。亦惟是二三荩臣。布德宣力。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御侮。用造我丕丕基。罔有蘖芽。罔不煦妪长养。游于大当。粤有金川莎罗奔者。居西蜀桃关以外。界绰斯甲小金川之间。向曾从征。得授符檄。与诸土司齿。顾恃其险远。夜郎自大。构衅邻番。各土司申诉封疆吏。吏曰、蔓之不图。岂其视为瓯脱乃请兵筹饷。期扫其穴。而司其事者。或怯缩以老师。或狡以蓄志。军无适从,事用弗集。予心憪然。念边徼之不宁。或致增防置戍。重劳吾民。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义同休戚。毅然请肩斯任。乃命以经略印。益厚集诸路军。刍粟相继。闾阎不惊。卜吉于戊辰十一月之三日。祃牙以指所征。朕亲御武帐。赐经略酒以行。天日和昶。阳气宣复。都人士听睹耸跃。罔不忭喜。谓露布之旦暮至也。乃历燕晋。驱秦陇。越剑阁。绝川江。陵桃关之巇。径天射之峻。又日讨军实而教诫拊循之。均其渴饮饥食。同其晓征夜眠。至于密赞机务。亲草奏章。则又经略独勤其劳。而诸武臣有所不知。有弗能共者。恩威既明。士用益励。度番落如户庭。过部伍于衽席。奸酋授首。军声大振。复以巨炮击其碉。坚碉以摧。将俟诸军之集捣其中坚。而番酋骙瞿駾喙。稽首请降。经略臣以彼罪重恶极。穷而乞生。久或渝且偝焉。虑不允所请朕惟天地之德在好生。彼蚁溃而鼠骇者。毋宁赦而宥之。且求降而尽歼之。不可谓武。矧不足以污我斧也。于是经略宣朕明旨。登坛受降。己巳二月之望日。金川平定。捷音至京。是役也冞入数千里。奏凯未七旬。而振旅之师。多有返自中途。未究其用者。昔之成功巴蜀。如建武之定公孙。江陵之降李势。皆在版图之内。无足比数。廷臣举皇祖朔漠皇考青海成例。请勒碑成均。以示来许。夫秉丹诚而运筹决胜。永靖荒徼者。经略大学士之功也。商可否于帷幄。冲矢石于行阵者。参赞大臣、及诸将士力也。朕何有焉。惟是体乾元之德。凛佳兵之戒。保大定功。安民和众。庶几可以垂则乎。乃系之辞曰。维天生人。类聚群分。凡兹林林。孰非我民有羁而縻。有诲而谆。岂伊异视。远近殊伦。守在四夷。稽古名言。无已用之。寓义于仁。蠢彼金夷。恃其险阻。蚕食豨张。谓莫我拒。不靖不庭。侵厥邻聚。骇奔叫呶。以干大咎。匪棘匪纾。玁狁之故。我张我伐。玁狁之故。我师既集。贼亦相持。匪敢相持。惧诛自支。两易寒暑。敉功稍稽。贼益以狂。怒臂当车。罪臣既诛。以徇我师朕咨于恒。汝往视之。朕咨于恒。惟汝同德。惟我庶士。亦久于役。将兹旗兵。羽林神策。其勇熊罴。其心金石。何敌弗摧。何攻弗克。济以汝忠。奏捷顷刻。恒拜稽首。臣敢弗侵。既祃既宜。师出于京。师出于京。时惟一阳。未逾五旬。乃压其疆。前旌猎猎。有节煌煌。群番迺惊。谓自天降。惟彼攸恃。曰良尔吉。以侦以谍。如鬼如蜮。其恃爰诛。其类股栗。纪律是明。戎兵是诘。铸炮攻碉。其守以失。惟是惧诛。潜弗敢出。其潜弗出。乃旦夕延。将齐我军。披其中坚。大鞣大膊。期目之前。彼乃穷蹙。乞降悚虔。惟命是从。六事永遵。除道筑坛。肉袒羊牵。赳赳钟琪。乃度之愬。聿抵贼巢。开诚以谕。携其二酋。军门亲赴。悔罪归诚。车尘马足。顺斯抚之。昭我王度。昔也雷霆。今也雨露。七纵诸葛。单骑汾阳。曰我相臣。于前有光。晋爵锡服。黼黻龙章。速归黄阁。左右赞襄。休养生息。惠鲜蜀邦。我武既扬。无疆惟庆。
6. 御制文庙易黄盖瓦,临雍纪事碑:
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大成殿、大成门为黄色琉璃瓦的纪事碑。
临雍纪事碑碑文:
天生烝民,若有恒性。人道立焉,亶生聪明神圣,作之君,作之师,以厚其生,以正其德,纲常之所以不坠,伦类之所以相维相保于天地间者,斯焉是赖。古圣王继天立极,君师之道兼隆,敻乎尚矣。继是以来,虽代有君,而克尽其为君之道者盖寡。若夫同天地,亘古今,继往圣,开来世,特立为师之道于宇宙间者,则惟我先师孔子一人。敬维孔子,集群圣之大成,祖述宪章,垂教万世,使後之帝王建极绥猷,得有所遵循,以求治法道法之大全。由之则治,悖之则乱。大哉孔子,功参乎覆载,明并乎日月,生民以来未有盛焉者也。我列祖抚御寰宇,叙彝伦,明礼乐,諴民阜俗,一惟孔子所传之大经大法,是矩是式。微言奥义,悉推阐而表章之。统绪相承,心源符契,钦敬追崇之盛典,超越往代,具在彝章。予小子懋学书闱,景行志切。逮寅承丕绪,祗奉先猷,夙夜兢兢,绎思圣道,越乾隆三年季春上日躬释奠于先师。前期饬官庀材,崇飾廟貌,特命大成殿大成门覆以黄瓦,崇圣祠覆以绿瓦,称朕慕道崇师至意。记曰:礼时为大,宜次之,称次之。先王之制礼也,顺于鬼神,合于人心,惟其称而已。太学者,帝王尊师之地盡礼備物,以明尊也。称其德而不为过,宜莫大焉。抑非以眩耳目之观也。钦崇至道,敷政教以淑群黎,法祖隆师,罔敢或斁。俾薄海内外无一夫不与被圣人之泽,斯朕志也夫。乾隆四年己未,用允廷臣之请,勒文纪事,以垂示于奕世。系以诗曰:於昭道统,淵源三五。至聖挺生,立極萬古。赞修删定,爲帝王师。天地悠久,斯文在兹。惟我祖宗,惇崇典礼。爰谒林庙,爰封祖祢。予膺鸿绪,彝宪是承。释奠视学,大昕鼓徵。万仞宫墙,圜桥首善。笙镛斯陈,俎豆斯荐。耽耽翼翼,鸟革翚飞。制符宸居,金碧流辉。丕焕宏模,神明所宅。玉振金声,永扬教泽。式视兆庶,式育才贤。光宣文治,亿万斯年。
7. 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
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御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圣祖仁皇帝在“巡省东国,谒祀阙里”後,特御制宣圣孔子赞,作为曲阜孔庙的碑文记载,後流传到全国各地文庙。康熙皇帝御制孔子赞辞并序是要称颂孔子功德,赞辞把孔子与尧、舜、禹、汤、文、武等君王相比,指出孔子的成就在于立言,宣扬一生学说,用仁义道德教化天下,功绩可谓流传百世。
碑文原文: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溯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时,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後,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後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省东国,谒祀阙里,景仰滋深;敬摛笔而为之赞曰: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着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後绥猷。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馀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昭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踰,羹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几夙夜,勖哉令图。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载历庭除,式观礼器;摛毫仰赞,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万仞,夫子之堂。孰窥其藩?孰窥其径?道不远人,克念作圣。
8. 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
清乾隆二十年年(1755年)五月弘历撰并正书。清代新疆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乾隆帝先後平定天山以北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政权及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平定天山以南布拉尼敦与霍集占(史称大小和卓)的叛乱,完成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统一新疆的大业,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碑文原文:
辽矣山戎,薰粥旃裘。毳幕之人,界以龙沙,畜其驒奚。虽无恒业,厥有分部。盖自元黄剖判,万物芸生,东夷西夷,各依其地。谬举淳维,未为理据,皇古莫纪。其见之书史者,自周宣太原之伐,秦政亘海之筑,莫不畏其侵轶,猾夏是虞。自是厥後,一二奋发之君,慨然思挫其锋而纳之宥。然事不中机,财不副用,加以地远无定处,故尝劳众费财,十损一得。缙绅之儒守和亲,介胄之士言征伐。征伐则民力竭,和亲则国威丧,于是有“守四夷羁縻不绝,地不可耕,民不可臣”之言兴矣。然此以论汉、唐、宋、明之中夏,而非谓我皇清之中夏也。皇清荷天之龙兴东海,抚御华区。有元之裔,久属版章,岁朝贡从,征狩执役。惟谨准噶尔厄鲁特者,本有元之臣仆,叛出据西海,终明世为边患。至噶尔丹而稍强,吞噬邻蕃,阑入北塞。我皇祖三临朔汉,用大破其师,元恶伏冥诛,协从远遁迹,毋俾遗种于我喀尔喀。厥侄策妄阿拉布坦,收其遗孽,仅保伊犁。故尝索俘取地,无敢不共。逮夫部落滋聚,乃以计袭哈密,入西藏,准夷之势于是而复张。
两朝命将问罪,虽屡获捷,而庚戌之役,逆子噶尔丹策凌能,用其父旧人,乘我师怠,掠畜于巴里坤,捣营于和卜多,于是而准夷之势大张。然地既险远,生客异焉,此劳往而无利,彼亦如之。故额尔德尼招之败彼,亦以彼贪利而深入也。皇考谓“我武既扬,不可以玩。允其请和,以息我众。”予小子敬奉先志,无越思焉。
既而噶尔丹策凌死,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暴残,喇嘛达尔扎篡夺之,达瓦齐又篡夺喇嘛达尔扎,而酗酒疟下尤甚焉。癸酉冬,都尔伯特台吉策凌等,率数万人又来归。越明年秋,辉特台吉阿穆尔撒纳和顽特台吉班珠尔,又率数万人来归。朕谓:“来者不可以不抚而抚之,莫苦因其地其俗。而善循之日,毋令滋方来之患于我喀尔喀也。”于是,议进两路之师,问彼罪魁,安我新附。凡运饷筹駄,行利我之事,悉备议之。始熟,经于庚戌之艰者,咸惧蹈辙,惟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见与朕同。而新附诸台吉,则求之其力。朕谓:“犁庭扫穴,即不敢必然。喀尔喀之地,必不可以久居。若而入,毋宁用其锋而观厥成。即不如志,亦非所悔也。”故凡祃旗、命将之典,概未举行,亦云“偏师”,尝试为之耳。
塞上用兵必以秋,而阿穆尔撒纳、玛木特请以春月,欲乘彼马未肥则不能遁。朕谓其言良,当遂从之。北路以二月丙辰,西路以二月己巳,各起行。哈密瀚海向无雨,今春乃大雨,咸以为“时雨之师”。入贼境,凡所遇之鄂拓克,携羊酒糗糒,迎恐後。五月之亥,至伊犁,亦如之。达瓦齐于格登山麓结营以待,兵近万。我两将军议:“以兵取则伤彼必众,彼众皆我众,多伤非所以体上慈也。”下亥,以阿玉锡等二十五人,夜斫营,觇贼向。贼兵大溃,用蹂躏死者不可胜数,来降者七千馀人。我二十五人,无一人受伤者。达瓦齐以百馀骑窜。六月庚戌,阿奇木、霍集、斯伯克执达瓦齐来献军门,准噶尔平。
是役也,定议不过二人,筹事不过一年,兵行不过五月,无亡矢遗镞之费,大勋以集,遐壤以定,岂人力哉?天也。然,天垂佑而授之事机,设不奉行之,以致坐失者,多矣。可与乐成,不可以谋始,亦谓蚩蚩之众云尔,岂其卿大夫之谓?既克,集事,则又曰:“苟知其易,将劝为之。”夫明于事後者,必将昧于几先。朕用是寒心。且准噶尔一小部落耳,一二有能为之长,而其树也固焉;一二暴失德之长,而其亡也忽焉。朕用是知惧武。成而勒碑文庙,例也。礼臣以为请,故据实书之。其辞曰: 茫茫伊犁,大翰之西。匪今伊昔,化外羁縻。条支之东,大宛以南。随畜猎兽,蚁聚狼贪。乃世其恶,乃恃其远。或激我攻,而乘我缓。其计在斯,其长可穷。止戈靖边,化日熏风。不侵不距,不来其那。款关求市,亦不禁诃。始慕希珍,终居奇货。更喜无事,迁就斯愞。渐不可长,我岂惧其?岂如宋明,和市之为?既知其然,饬我边吏。弗纵弗严,示之节制。不仁之守,再世斯斩。篡夺相仍,飘忽荏苒。夙沙革面,煎巩披帆。集泮飞鸮,食葚怀音。锡之爵位,荣以华裙。膝前面请,愿效前驱。兵分两路,雪甲霜锋。先导中坚,如旦猛攻。益以後劲,蒙古旧属。八旗弟子,其心允笃。二月卜吉,牙旗飘摇。我骑斯腾,无待析胶。泉涌于碛,芜茁于路。我众欢跃,谓有天助。匪啻我众,新附亦云:“黄发未睹,水草富春。”乌鲁木齐,波罗搭拉。台吉宰桑,纷纷款纳。牵其肥羊,及马潼酒。献其屠耆,合掌双手。予有前论:所禁侵陵。以茶交易,大愉众情。众情既愉,来者日继。蠢达瓦齐,拥兵自卫。依山据淖,惟旦夕延。有近万人,其心十千,勇不自逃。论二十五,日阿玉锡。率往贼所,衔枚夜袭。直入其郛,挥戈拍马,大声疾呼。彼人既离,我志斯合。突将无前,纵横鞺鞳,按角鹿埵。陇种东笼。自相狼藉,孰敢撄锋?狐窜鼠逃,将往异域。回部遮之,凶渠斯得。露布既至,告庙受俘。凡此蒇功,荷天之衢。在古周宣,二年乙亥,准夷是平,常武诗载。越我皇祖,征噶尔丹。命将祃旗,亦乙亥年。既符岁德,允协师贞。兵不血刃,漠无手庭。昔时准夷,弗恭弗讳,今随师行,为师候尉。昔时准夷,日战夜征;今也偃卧,知乐人生。曰匪准夷,曰我臣仆。自今伊始,安尔游牧。尔牧尔耕,长尔孙子。曰无向非,岂有今是。两朝志竟,亿载基成。侧席不遑,保泰特盈。 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夏五月之吉御笔 。
碑阴刻伊犁勒铭:
惟天尽所覆,俾我皇清,罔不在宥。惟清奉昊天,抚薄海兆庶,悉主悉臣(叶)。太祖、太宗、世祖、肇基宅中,皇耆其武;圣祖、世宗,觐光扬烈,克臻郅隆。逮予渺躬,思日孜孜,期四海同风。咨汝准噶尔(叶),亦蒙古同类,何自外携,数世梗化,篡夺相仍,硕仇其下?厥达瓦齐,甚毒于酲。众心疷疷,如苗斯蟊。如虺斯螯,众口嗷嗷。视尔嗸止,予焦劳止,期救不崇朝止。视尔疷止,予噫嘻止,亟出汝涂泥止。乃命新附,尔为先锋,熟悉其路;乃命劲旅,携数月粮,毋或掠掳。师行时雨,王旅啴啴。亦无潦阻,左旋右抽。王旅浑浑,既暇以休。乌鲁木齐,及五集赛,度之折折,台吉宰桑,迎降恐後,奚事斧吭?波罗塔拉,闼尔奇岭,险如关阖,倒戈反攻,达瓦齐走,旦夕涂穷,回部遮获。彼鼠斯喙,地入无隙,露布飞至,受俘午门,爰贷其罪。自今以始,四部我臣,伊犁我宇(叶)。曰:绰罗斯及都尔伯特、和硕特、煇特,封四可汗。众建王公,游牧各安。宰桑公臣,属我旗籍。谁汝辛苦,尔恭尔长。尔孳尔幼,徐以教养。尔驼尔牛,尔羊尔马,牧畜优游,分疆各守。毋相侵凌,以干大咎。齐御外域,曰布鲁特,越哈萨克,醉饮饱食,敬兴黄教,福自天赐。伊犁平(叶)矣,勒贞珉(叶)矣,于万斯年矣。
乾隆二十年岁在乙亥夏五月之吉御制
9. 御制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
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于金川(即在今日的四川汶川一带)土司官莎罗奔势力逐渐强大,为扩张领地遂劫旧土司官泽旺,夺其官印。乾隆十二年又侵功革布什扎以及明正两土司官。清政府多次派兵前往镇压,反被莎罗奔所败。到此时清廷方知事态严重,又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四川总督,大学士纳亲督师,增兵再次进剿,也多次失利,“久而无功”,乾隆杀张广泗,将纳亲赐死。後改用岳锤琪,分两路进攻大金川,莎罗奔溃败乞降,并“顶佛经立誓永不反叛”。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乱,不断侵掠邻近土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政府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土司兵攻大金川。大金川与小金川勾结一起,“诸小土司皆不敢抗”。三十六年(1771年),清兵为大小金川士兵所败。乾隆帝杀了阿尔泰,派大学士温福督师,再次进剿大小金川,又为所败。三十八年(1773年),温福所率清军接连溃败,温福战死沙场,军粮被劫。乾隆帝在热河闻报後,“急调健锐、火器营二千,吉林索伦兵二千”增援,授阿桂为定西将军,并严令剿灭叛乱,最终平定大小金川。战争从(公元1747年-1776年)前後历时29年,清政府耗费白银9000万两,调遣了大半个中国的兵力,终于消除了清庭的心腹之患。两征金川成为乾隆自诩十大武功 中的两大武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高宗平定两金川告功太学碑立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清高宗皇帝弘历撰并正书。碑文内容前半部分包括二征金川的原因、经过、艰苦及皇帝将士大臣的功绩评述,同时碑文是纪念平叛胜利之意。後半部分为对仗工整的志,同样介绍了二征金川的背景,经过及结果,最後从多个方面评述了金川之功。
碑文原文: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又其次为立言。而德与功。皆赖言以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之时义大矣哉。然传德之辞。直而寡。传功之辞。费而多。直而寡者。不因文而德自见。二典三谟。经世立教是也。费而多者。必因文而功乃明。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是也。吾尝读韩昌黎平淮西碑。益悉此言之不爽。何则。彼其藩镇。乃家奴之类。怂恿因循。以致宛成敌国。削而平之。是宜引以为愧。而不可炫以为功。赖昌黎之文。几与江汉常武。同称耆定。然有识者。固知其辞费而多饰。而未知宪宗之愧与弗愧耳。今之平定两金川之文。不有类于斯乎。解之者曰、逆酋羁縻徼外。非若淮蔡之居中土。元济之为世臣也。吾则以为既已受职为土司。则是我臣。而其地近接成都。远连卫藏。则是我土。我土我臣。而横生逆志。蚕食邻封。将欲大有所为。弗剿而灭之。则西川将不能安枕。兹虽蒇事。与平定淮蔡。擒吴元济、何以异。故宜引以为愧。而不可炫以为功者以此。金川之始。见于己巳告功之文。兹不复记。记其复叛而复征。则其阴谋负恩。已自戊寅年始。盖戊辰之师。实缘其跳梁不靖。而师既临境。彼即穷蹙乞降。遂以赦罪颁师。甫十年而其酋郎卡、即与革布什咱构衅。又四年遂与绰斯甲布、及三杂谷为敌。而逆子索诺木、凶悖益甚。自恃地广人众力强。与各土司构兵。讫无宁岁。故各土司皆畏之如虎。而以势分力散。又莫能如之何。馀以为业已受其降。不宜复加兵。且蚁斗蛮触。不足以劳王师。因命地方文武大吏。随宜弹压。令弗越内地界。亦足以安民而示度耳。不虞地方大吏。欲息事而每示宽。逆酋转以为无足惧而日益逞。其小金川逆酋僧格桑者。始则与索诺木、水火相仇。继乃狼狈为奸。于是索诺木、计杀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取其印敕以归。而僧格桑、亦侵占鄂克什地界。且发兵围其土司色达拉之官寨。期于必取。总督阿尔泰、提督董天弼、知事不可掩。乃有发兵之请。是役也。或咎阿尔泰依韦误事之过。而馀则以为阿尔泰之过。皆馀之过。盖金川因其地险众悍。久蓄异志。是以有杀至维州桥之谣。则其不忘内地。情率可知。戊辰之役。我师冞入屡胜。即不宜赦其罪而受其降。此一误也。甫十年而郎卡偝恩作乱。以及逆子踵其迹。皆不即发兵问罪。惟令地方大吏随宜处置。又屡误也。以至尾大不掉。终于兴师。故予不咎人之议为穷兵黩武。而转咎已之类于姑息养奸。盖中国之制外域。张挞伐则彼畏而歛迹。主和好则彼轻而生心。汉唐宋明之覆辙。率可鉴也。若谓予穷兵黩武。则予赖。天恩。平伊犁。定回部。拓疆二万馀里。岂其尚不知止足。而欲灭蕞尔之金川。以为扬赫濯、纪勋烈之图哉。虽然。平伊犁。定回部。其事大矣。然费帑不及三千万。成功不过五年。兹两金川小寇。在不逾五百里。人不满三万众。而费帑至七千万。成功亦迟至五年。则以跬步皆险。番奴效命死守。故得延至今日。而我将军阿桂、立志坚定。决机明敏。两副将军及参赞领队诸臣。同心合力。各军士敌忾奋勇。凡经大小数百馀战。而後成功。视平伊犁。定回部。费力转不啻倍蓰。设非天恩助顺。众志成城。则金川未易言灭。而国威或致少损矣。是不可以不记。观斯文者。尚谅予怀惭悔过之不暇。知非称功诩德而为言。其庶几乎。系之以辞。用志始末云尔。小金首祸。曰僧格桑。兵救鄂什。竟抗颜行。督臣提臣。每事迁就。知弗胜任。将军别授。攻破巴朗。直取达围。进抵资哩。数月克之。两路夹击遂得美诺。鼠窜狼奔。金川助恶。既平儹拉。遂讨促浸。雪多境险。奏功以沈。奏功以沈。贼更遮郄。绿营怯懦。遇战辟易。兵既无能。将复失算。岂如南路。全师而返。重调劲旅。吉林索伦。健锐火器。其心忠纯。仍分两路。堂堂正正。不旬日间。美诺重定。谷噶既入。马尼并克。豢养旗兵。允得其力。酾三路进。一租宜喜。及彼绒布。遇险而止。阿桂西路。则屡建功。罗博淜普。逮逊克宗。喇穆山梁。日则了口。举默格尔。以扰其後。明亮宜喜。亦据岭梁。而复难进。徒然望洋。逮昨乙未。略康萨尔。木思工噶。贼碉并毁。明亮河西。亦有所据。日旁以前。五十里路。夹河两军。声息可通。并清後路。逊克尔宗。菑则大海。昆色拉枯。层层破要。步步披岖。遂克勒围。红旗飞递。而何四月。大捷未至。既克西里。乃若建瓴。科布索隆。不日而倾。雍中舍齐。易如拉朽。密围噶依。贼其奚走。是时河西。明亮亦入。富德马邦。传檄芥拾。设非西路。围噶喇依。则其两路。亦无进期。诸军既合。火攻周遭。虽据三穴。讫其奚逃。然犹死守。四十馀日。计穷力竭。乞命而出。金川之功。阿桂居首。特恩异数。加之宜厚。能出能入。有权有经。运长击短。後实先声。金川之功。允资群力。寸步层峰。冰滑石仄。将军指挥。无不奋勇。以此破敌。鹿埵陇种。金川之功。非予所期。事弗可已。久而得之。斗犹兽困。舍惩鸡肋。念我众劳。至今心恻。金川之功。允赖上苍。靖彼蕃徼。我武惟扬。勒碑太学。用遵成例。静言思之。文以志愧。
10. 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
清雍正三年(1725年)立石,位于北京孔庙大成殿东南,与康熙时期的《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和乾隆皇帝的《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合称清代四大武功平定碑。《国子监志·卷四·御制一》详细记载了御制碑文,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乙酉,清世宗以青海平定,亲制碑文,勒石太学,次年五月十七日碑成,天下文庙,尽皆摹刻树立。
主要内容是追述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下诏征朔漠的杰出贡献,次述青海之战中抚远大将军年羹饶等人的平叛战绩,後述战争胜利後举行的献俘仪式,最後附一首对仗工整的碑铭,以继志述事而立碑于孔庙。
碑文原文:
我国家受天眷命。抚临八极。日月所照。罔不臣顺。遐迩乂安。兆人蒙福。乃有罗卜藏丹津者。其先世顾始汗、自国初稽首归命。当时使臣建议、畀以驻牧之地。其居杂番羌。密近甘凉。我皇考圣祖仁皇帝睿虑深远。每廑于怀。既亲御六师、平定朔漠。威灵所加、青海部落札什巴图尔等、震詟承命。圣祖仁皇帝因沛殊恩、封为亲王。兄弟八人、咸锡爵禄。覊縻包容。示以宽大。而狼心枭性、不可以德义化。三十年来、包藏异志。朕绍登宝位。优之锡赉。荣其封号。尚冀革心、缉宁部众。而罗卜藏丹津、昏谬狂悖。同党吹拉克诺木齐、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札布等、实为元恶。谓国家方宏浩荡之恩。不设严密之备。诞敢首造逆谋。迫胁番羌。侵犯边城。反状彰露。用不可释于天诛。遂命川陕总督太保公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声罪致讨。以雍正元年十月、师出塞。自冬涉春。屡破其众。凡同叛之部落。戈鋋所指、应时摧败。招降数十万众。又降其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二十馀人。朕犹闵其蠢愚。若悔祸思愆、束手来归、尚可全宥。怙恶不悛。负险抗违。乃决翦灭之计。以方略密付大将军年羹尧、调度军谋。简稽将士。用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于仲春初旬、祃牙徂征。分道深入。捣其窟穴。电扫风驰。搜剔岩阻。贼徒仓皇糜溃。穷蹙失据。罗卜藏丹津之母、及谋逆渠魁、悉就俘执。擒获贼众累万。牲畜军械、不可数计。贼首逃遁。我师踰险穷追。获其辎重人口殆尽。罗卜藏丹津、孑身易服。窜匿荒山。残喘待毙。自二月八日、至二十有二日、仅旬有五日。军士无久役之劳。内地无转输之费。克奏肤功。永清西徼。三月之朔。奏凯旋旅。铙鼓喧轰。士众喜。四月十有二日、以倡逆之吹拉克诺木齐等三人、献俘庙社。受俘之日、臣民称庆。伏念圣祖仁皇帝威灵震于遐方。福庆流于奕叶。用克张皇六师。殄灭狂贼。行间将士、亦由感激湛恩厚泽。为朕踊跃用命。斯役也。芟夷凶悖。绥靖番羌。俾烽燧永息。中外人民、胥享安阜。实成先志。以懋有丕绩。廷臣上言、稽古典礼、出征而受成于学。所以定兵谋也。献馘而释奠于学。所以告凯捷也。宜刊诸珉石。揭于太学。用昭示于无极。遂为之铭曰。天有雷霆。圣作弧矢。辅仁而行。威远宁迩。维此青海。种类实繁。锡之茅土。列在藩垣。被我宠光。位崇禄富。负其阻遐。祸心潜构。恭惟圣祖、虑远智周。眷念荒服。绥抚怀柔。朔野既清。西陲攸震。爵号洊加。示之恩信。如何凶狡。造谋逆天。鼓动昏憝。寇侵于边。惟彼有罪。自干天罚。桓桓虎貔。爰张九伐。王师即路。冬雪初零。日耀组练。雷响鼙钲。蠢兹不顺。敢逆戎旅。奋张螳臂。以当齐斧。止如山岳。疾如雨风。我战则克。贼垒其空。彼昏终迷。曾不悔戾。当翦而灭。斯焉决计。厉兵简将。往捣其巢。踰历嵚岖。坦若坰郊。贼弃其家。我絷而获牛马谷量。器仗山积。蹇兔失窟。何所逋逃。枯鱼游釜。假息煎熬。师以顺动。神明所福。旬日凯归。不疾而速。殪彼逆谋。悬首藁街。献俘成礼。金鼓调谐。西域所瞻。此惟雄特。天讨既申。群酋惕息。櫜戈偃革。告成辟雍。声教遐暨。万国来同。惟我圣祖、亲平大漠。巍功焕文。迈桓轶酌。流光悠久。视此铭辞。继志述事。念兹在兹 。
11. 十三经碑林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动工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成。原立于国子监六堂。1956年国子监辟为首都图书馆馆址,《石刻十三经》碑群被迁出六堂,置于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里,後加盖屋顶,对外开放。
经文碑189通,共63万馀字。其中《周易》6通,《尚书》8通,《诗经》13通,《周礼》15通,《仪礼》17通,《礼记》28通,《春秋左氏传》60通,《春秋公羊传》12通,《春秋谷粱传》11通,《论语》5通,《孝经》1通,《尔雅》3通,《孟子》10通。碑制均为圆首方座,高305厘米,宽106厘米,厚31.5厘米,额篆书:《乾隆御定石经之碑》。碑文楷书,两面刻,每面分6截写。乾隆《刊石经谕旨碑》1座,形制同经文碑。乾隆《石刻蒋衡书十三经碑序》碑2通,满、汉文各1通,额篆书《乾隆御制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首题《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书。
乾隆帝《说经文碑》16通,高405厘米,宽136厘米,厚45厘米,方首方座,额篆书:《乾隆御制说经之文》。石刻《蒋衡写经图》,高110厘米,宽41厘米,线刻人物画,标题为冯敏昌隶书《蒋湘帆先生写经图》,图後有蒋衡行书七绝2首,署名“拙老人”。
(六)崇圣祠
崇圣祠位于大成殿正後方,也称“启圣殿”,为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之殿。北京孔庙的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後,明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祖先增建,祠南向,正殿五间,前有崇圣门,东西有配殿四周围以院墙为独立的院落。(《中国孔庙建筑与环境》118页)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将屋顶的青瓦换成绿琉璃瓦。
崇圣祠正殿原供奉着五世祖肇圣王木金父公、高祖裕圣王祈父公、曾祖诒圣王防叔公、祖父昌圣王伯夏公、父启圣王叔梁纥公神位。另有四配先贤颜氏、先贤孔氏、先贤曾氏、先贤孟孙氏神位。
崇圣祠的东西两庑,供奉着先儒周氏、先儒程氏、先儒蔡氏、先儒张氏、先儒朱氏神位。今天这里成为对外演示大成乐舞的场所。(《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17页)
参考文献:
[1].《图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文化系列》,刘珍强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5页
[2].《孔庙、国子监全景手绘图》,北京泯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著
[3].《中国孔庙的建筑与环境》,彭蓉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07页、111页、118页
[4].《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要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编,8页、18页
[5].《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17页
[6].《国子监志·卷四·御制一》